在汽车诞生的初期,纯内燃机并不是唯一的主角,当时电力革命兴起,新一轮技术革命是由电力驱动的,所以在20世纪初电动车还曾试图和内燃机一较高下。
到了19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之后,日本车企利用小排量发动机的省油优势,成功进入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从此之后,全世界汽车产业从欧美主导变为了欧美日三足鼎立的阶段,「省油耐用」也成为了日系车标签。
到了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机因海湾战争而起,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让原油价格从每桶17美元涨到36美元。油价上涨的压力传递到消费端,美国三巨头生产的耗油量巨大的皮卡、大排量轿车、厢式货车等等,被消费者再次抛弃。
尽管三巨头试图用电动车确保自己的一马当先的优势,却不料半路杀出个“普锐斯”。这款搭载了一套被称为“Toyota Hybrid System”的全新内燃机+电机总成的驱动系统,成为高油价时代最成功的消费品。
时过境迁,2022年全球原油价格因为俄乌战争飙升至接近130美元/桶,这迫使美国油价上涨到每加仑4.14美元,打破了2008年以来的最高价格。就连中国国内油价也全面超过9元/升。
在如此高的油价之下,全世界汽车产业必然也会迎来一次洗牌,那么这次走势又会如何呢?
混合动力发展至今,凭借节油性能,在汽车市场已占有终于占有一席之地。它诞生在100多年前那个机械和电气百花齐放的年代,然而处于内外交困的混动,当时的结局让人惋惜。
1839年世界上第一台纯电动车出现,受制于电池技术,纯电续航能力短,一直没大规范推广。德国工程师奥托(Nicolaus Otto)在1876年发明了内燃机,让发电机组小型化成为可能。
1901年,23岁的德国人费迪南德·波尔舍(保时捷创始人)将汽油发电机组搭载在纯电动车上,解决了电动汽车里程短的问题,于是世界上第一台混合动力汽车出现了。
这套混动基本结构其实与现在日产的e-POWER一样,叫串联式混合动力,又叫增程式混合动力。
一开始,这套混动颇有卖头,因为纯电动车里程短得离谱,而燃油车需要手动换档,要知道当时手动换挡器是没有同步器的(带同步器的手动变速器在1928年开始装车),换挡时需要两脚离合器,这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操作。
但后来,随着变速器的改进以及用户对车辆性能需求的提高,混合的弱点暴露了出来——成本高、最高车速低、耐久性等方面都不及传统燃油车,连燃油经济性都远远落后。于是混动进入了冬眠期,少有人问津,一直到1960年代现代电子电气技术陆续涌现才开始为混动赋予新的生机。
混动关键技术——能量制动回收,在1967年由美国汽车公司 Amitron 开发,并于1982年进化为电力辅助驱动和能量制动回收,有了这项技术的加持,现代混动的样车出现了。这里不得不提到维克多·沃克——混合动力汽车之父,他在1960~1970年代做了许多混动研究,并制造了第一辆现代混动的样车,这是一辆安装了16kW电机的别克Skylark。
尽管由电机-发电机-电池组成的混动系统能改善整车燃油经济性约10~20%,但依然不够,于是工程师将阿特金森发动机搭载在混动车辆上,这能让混动系统如虎添翼。
传统燃油车搭载的发动机就是大家熟知的四个冲程发动机,包含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
1→2是进气行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下行,气缸体积变大,气体压力比大气压略小;
2→3是压缩行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消耗机械能,气缸体积减小,压力增大;
3→4燃烧过程中气缸内压力和温度急剧提升;然后推动活塞向下做功,即4→5做功行程;
5→6排气门打开,释放剩余压力并排出废气,接着活塞上行,完成2→1排气行程。
其中,5→6是靠剩余压力进行排气,尽管这时候气缸压力已经不高,但是如果利用起来做功,热效率也能有所提升。于是,在奥托发明内燃机后仅仅过了六年便迎来挑战者,在1882年,英国工程师詹姆斯阿特金森 (James Atkinson)为了改善效率,发明了阿特金森循环内燃机。
上图是阿特金森循环和奥托循环对比示意图,奥托循环是1→2→3→4→1围成的浅黄面积,面积大小即单循环做功大小,而阿特金森循环是1→2→3→4A→1围成的浅黄和橘色之和,其中,1和4和4A围成的橘色面积就是从废热中榨取出来功的大小(堪比当时的资本家)。
需要注意到,压缩是从1→2,而做功膨胀是3→4A,意味着,整套机构的膨胀比必须比压缩比更长,为实现这一目标,聪明的阿特金森巧妙地设计了三套机构。
其中“Cycle Engine”比较紧凑,能应用到车辆上。从动画能够准确的看出,其曲柄连杆机构是多连杆机构,比起奥托循环,这套机构更为复杂,在那个没有CAE/CAD等软件加持的“冷兵器(铅笔+尺子)”时代,能设计和调试出这套多连杆,想想当时的人是多牛。
从动图来看,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没错!又是日产…日产可变压缩比发动机也是多连杆机构,和这套机构十分类似。
据悉,当时这套Atkinson “Cycle Engine”的热效率比奥托循环高出20%~30%,由英国某家内燃机公司量产并持续销售近10年。
由于阿特金森发动机存在两大缺点——紧凑性不如奥托循环发动机、升功率较低,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太多人愿意为了热效率而牺牲内燃机的动力性能,只能说生不逢时。
1957年, 美国工程师米勒(Ralph Miller)在船动力和发电厂上再次引入了“阿特金森”循环并克服了紧凑性问题,他只通过配气机构便实现了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的目标。怎么实现的?他设计出一个超高压缩比的发动机,这样膨胀比也同步提升,然后调整配气机构将进气迟后角增大,从而让进入气缸的一部分混合气又排回进气歧管,这防止了因过大压缩比而产生爆燃爆震。
这种循环被命名为米勒循环,其热效率改善没有阿特金森循环那么明显,但是解决了阿特金森发动机紧凑性差的缺点,因而存在较高的商业化价值。
1993年,马自达解决了阿特金森的升功率低的缺点并首先将其商用。KJ-ZEM V6发动机是马自达当时最为先进的发动机,排量2.3升,V6结构,在1995~1998年连续入选“沃德十佳发动机”。
该发动机加入了机械增压机构以增加升功率,最终实现的升功率为70kW/L (总输出162kW),但是机械增压消耗了一部分功率,因此,从米勒循环上压榨出来的额外功率又“挥发”掉一部分,最终节能效果差强人意。
由于混合动力有电机辅助,升功率低并不会成为致命问题,而节油却能让混合动力如虎添翼——这就是现代混动系统普遍采用阿特金森(米勒)发动机的原因。
至1980年代末,混动所需的技术已配齐,具备与传统燃油车竞争的条件。尽管技术内因解决了,但是外因却一直笼罩着混合动力,那外因就是廉价的汽油。
假设汽油价格从始至终保持在低位且没有政府等力量的干涉,那么混合动力的问世将会推迟小几十年。这个逻辑同样存在当前的能源领域,现代技术已可以实现“种植”清洁能源(风光水电),但是大多数国家还在“采集”化石能源,原因是化石能源便宜。
上天给了混合动力机会,1990年代初海湾战争引发油价飞涨,每桶价格从17美元涨到36美元。
各国汽车厂商开始注重汽车燃油经济性,尤其是日本厂商,资源匮乏的日本承受不了高油价,混合动力自然成为开发预算中最青睐的对象,1997年丰田普锐斯问世具有划时代意义,从此进入了混合动力发展的黄金时代(今生)……混合动力今生是如何的,我们下篇继续。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消费观念的进步,如今人们对汽车产品的认知和要求不再局限于国别、品牌等浅层属性,而实用配置、性能体验、安全水平等深层次的产品素质则成为了当代消费者选车购车时所要考虑的
近日,车市7月销量排行出炉。中级轿车市场新王诞生,比亚迪秦L DM-i以32941辆的热销成绩,成功斩获销量冠军,率领中国品牌攻下合资燃油最后自留地,再创全新里程碑。秦L DM-i
站在消费者立场,你认为选购一辆令人满意的SUV需要满足哪些关键指标?价格适中、性能中上、可城可野、驾乘舒适、空间阔绰以及品牌影响力……这些都是每一位持币待购消费者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当
中国车企这些年的崛起简直是太迅猛了,不过跑车这一类别的车型,似乎还没有代表性的中国品牌产品。回顾中国品牌跑车历史,在那个汽车工业还处于摸索前行的年代,中国的第一款跑车“美人豹”横空
近日,车市7月销量排行出炉。中级轿车市场新王诞生,比亚迪秦L DM-i以32941辆的热销成绩,成功斩获销量冠军,率领中国品牌攻下合资燃油最后自留地,再创全新里程碑。秦L DM-i
智己汽车8月发布新车,是否会延续“高开低走”高开低走?我们拭目智己汽车8月发布新车,是否会延续“高开低走”高开低走?我们拭目以待以待
近日,车市7月销量排行出炉。中级轿车市场新王诞生,比亚迪秦L DM-i以32941辆的热销成绩,成功斩获销量冠军,率领中国品牌攻下合资燃油最后自留地,再创全新里程碑。秦L DM-i
中国汽车工业又迎来一个闪亮的里程碑:可合法上路的仰望U9,跑出了375.12km/h的极速。375.12km/h是什么概念?例如我国的高铁,极速为350km/h。放眼全球,仅有像布
当前汽车市场一个“卷”字足以概括一切,在饱和的市场下保住销量份额成为各车企的首要目标,因此大家也是手段频出。但就是在这种艰难时刻比亚迪却异军突起,不仅短短两年就实现了从年销30万辆
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面临重大调整,计划裁员并缩减部门规模,面临华为直销量下滑和市场占有率降低,公司将转向生产电动车和高端进口汽车。
2024下半场开局首月,国内市场销量跌幅超10%,目标完成率过半的车企,仅剩两家。说了两年的“淡季不淡”,在看到今年7月行业数据发布后,让人再也说不出口。无论与上年同期、还是与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