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华天建设集团购买了价值18万元的速食送往汉川市城区及部分乡镇的多个防汛值守点,慰问一线防线人员。
“今年入梅以来,家乡遭受严重的洪水袭击,汉川市委市政府领导们身先士卒,众志成城,带领百万汉川人民昼夜奋战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为了体现华天人的责任使命与担当,华天集团组织了100人的备险突击队,原地待命,及时向有关部门捐赠了约20万元的救灾物资,为家乡人民的抗洪救灾保卫战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华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肖新华在捐赠物资现场说。
华天建设集团心系汉川,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了解到汉川处于防汛关键时期,积极做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向奋战在防汛抗洪一线的广大干群送去关爱和温暖,并组织了数百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储备了充足的防汛物资。
据了解,在汉川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华天集团向我市指定机构捐赠口罩30万只、防护服6000套、猪肉2吨,总价值约100万元。
7月17日,汉川市经济开发区防汛人员在巡逻时发现,汉北河左岸外堤面有一涵管破损漏水。指挥部当即决定,在此隐患处插上一面党旗作为标识,在附近搭建一处帐篷,安排8人24小时轮班值守。
因该破损涵管为武汉光明生态示范奶牛场有限公司在该段面的取水管道,该公司属于武汉市东西湖区辛安渡街道办事处。汉北河左岸段面指挥长王友华立即驱车前往辛安渡街道办事处,找到该出水口的负责人,告知现场情况,共同商讨应对方法。
第二天一大早,两地人员冒雨在隐患处碰头,共同为破损管道会诊把脉。汉北河左堤外堤面排水管出现较大范围破损,周围泥土早已被冲刷出一条条很深流水沟,情况危急。经过现场水利专家及其指挥部成员研究决定,确定先用厚实钢板弯曲覆盖破损的涵管,其次再铺设混凝土夯实,最后用土把混凝土和流水沟覆盖夯实,确保不漏水、不脱坡、不散浸、不溃堤,指挥部将继续搭棚观察直到险情彻底消除。
19日,实施工程人员利用短暂的雨歇之际,先用速凝剂将一节约80厘米缸筒嵌套在破损焊管内,将厚实的弯曲钢板覆盖包裹在破损涵管上,再用混凝土覆盖加固夯实,周围的条条深水沟也被厚实土壤填平。
施工队走后,指挥部组织防汛人员将施工周围挖出一条条小小的导水槽,便于混凝土尽快凝固,并要求值班棚不撤离,时刻关注现场情况。
“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4小时严防死守,人在堤在……”这是志愿者许世祥用刘家隔方言录的一段宣传音频。一个人,一辆摩托,一天八十公里路程,刘家隔43公里的防汛段面,志愿者许世祥每天都要播着宣传音频来回跑一趟。沿线哨棚的值守人员与他熟络了,都亲切地叫他一声“老许”,二十多天,“老许”天天见。
“18日晚的一场大雨后,汉北河和北干渠的水位持续上涨,我不放心,一大早就骑着摩托出来宣传了。”老许站在堤上,望着白汪汪的汉北河河面。走近老许的“铁骑”,只见扶手上横向架着一把镰刀,左边挂着一个小喇叭,一把铁锹紧贴车身用麻绳系着。
老许一一解释这些工具的用途,镰刀是清理堤面杂草的,铁锹是遇到散浸、管涌等险情时用的,喇叭是用来宣传抗洪抢险护堤精神的。
汉北河三龙泵站抢险时,老许丢下摩托,扛起铁锹加入到了取土装包的队伍中;北干渠段面清障除杂时,他放下摩托,拿起镰刀与队伍们一起干。
疫情期间,他以帐篷为家,是义务的卡口“守关人”,1998年他穿着塑料披肩,与洪水为敌,奋战在抢险一线。现在,他为抗洪抢险的战士摇旗呐喊,字字铿锵有力。
老许坚持志愿服务十多年,期间,爱人张金桃因患类风湿病,只能以轮椅代步,生活不能自理,他悉心照顾妻子的同时参与刘家隔志愿服务活动;汛期,妻子因为病情恶化入院治疗,待妻子病情稳定后他又参与到抗洪志愿服务宣传工作中来。
老许说,汉北河沿线多天,一线日夜坚守,很累,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宣传呐喊,激扬他们的斗志,他会持续到防汛最后胜利。
入汛以来,汉川市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上游又大量泄洪,防汛形势严峻。省委党校精准扶贫工作点——汉川市湾潭乡新建村,多处道路、农田被淹,排水困难,村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每逢暴雨,省委党校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提前预警,全面巡查村内沟渠、堰塘等水位变化。针对连续暴雨导致村内渠水暴涨、漫过堤岸,临近部分农田被淹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果断采取“疏堵结合”方法,疏通沟渠确保排水畅通,,堵住闸口防止洪水倒灌,努力减轻农民损失。
“千里汉江,险在汉川。”新建村所负责的黄家月险段,又是险中之险:迎水面无江滩缓冲,局部有水下陡坡。工作队和村两委以汛为令,坚持每天巡堤查险,夜晚参与值守夜班。同时,他们利用值班的机会,向群众普及防汛抗灾避险知识,提升村民应急处置能力。
工作队在第一时间投入防汛抢险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防汛救灾工作,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自愿回村加入到防汛战斗中。在河北省工作的村民王先锋听说家乡受灾,专程赶回参与防汛,还主动为值守点捐赠5箱水、5箱方便面,为一线奋战的防汛人员鼓劲加油。贫困户刘家生、王单阳、刘力,也主动要求上堤值守,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工作队还对村民受灾情况、尤其是贫困户生产生活受影响情况做全面摸排,认真做好统计上报工作,为受灾群众争取补贴救助。
在省委党校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积极努力下,新建村全村重点产业基础——九百亩虾塘没有受灾;村内没再次出现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现象;贫困户也没有受到大的灾害影响,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日,汉川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被授予2018--2019年度“孝感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汉川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始终将精神文明创建作为推动公路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切实打造“畅、安、舒、美”公路,不断的提高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
保障有力,“四个到位”稳建设。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目标,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思想、组织、制度、资金”四个到位,将文明创建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加速器”, 融入公路各项中心工作,有效构建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以人为本,“四项举措”丰载体。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点,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志愿者服务;因地制宜建设G348国道分水服务区、S244马北线分当线韩集公路驿站等便民设施;开设道德讲堂、建设文化宣传长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明行为,巩固文明成果,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各项活动开展。
强化教育,“四项管理”履职责。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突出抓好意识形态、党风廉政、队伍建设等工作,充分的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忠诚履职,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较好完成了公路养护管理、路政执法管理、路网提档升级、应急保通保畅等四项工作任务,充足表现了公路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汉川公路系统将再接再厉,继续围绕交通公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在文明创建、履职尽责等工作上持续发力,为快速推进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帮助了我,日子慢慢有了盼头和希望。现在,我能尽自己的一点力,感到很开心快乐。”7月19日,站在自己防守的段面,汉川市湾潭乡贫困户曾秀兰笑得很腼腆。
曾秀兰是湾潭乡三合村的精准扶贫对象。2012年,丈夫因病去世,留给她的是年迈的公婆和尚未长大成人的孩子。她来不及去感受丧夫痛苦,却要为一家人的生活而犯愁。2014年,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村里按规范程序把她家纳入精准扶贫户。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不仅解决了其儿子读书费用问题,还帮她办理了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推荐她参加乡里的农技学习班,帮助她家发展特色种养,申请产业奖补,同时帮她接到了一些服装加工的活计。现在曾秀兰在扶贫政策和自身的努力下顺利脱贫,对生活也慢慢变得有信心。
近一个月,湾潭乡受强降雨影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为更好排查险情,各村均组建了防汛应急小分队。听说这个事后,曾秀兰第一个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自防汛以来,她每天早上上堤,到天黑才肯回家休息。除了和村支书一起驻守巡堤,村里的大小事情她也总是积极参与。
曾秀兰只是全乡贫困户参加防汛的一个缩影。目前,全乡已有18名贫困户主动加入到防汛战斗中。在每一个堤段、每一个哨棚、每一个巡逻队,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的防汛“好帮手”,或巡堤查险、或清障除杂、或搬运物资,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脱贫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回报对党的感恩之情。
“大家都代理了多家公司的财务,第三方涉税代理公司是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桥梁’,请畅所欲言,让我们更多了解企业的涉税诉求。”近日,汉川税务部门邀请辖区第三方涉税代理公司展开培训座谈,以逐步提升优化纳税服务。
前阶段,汉川税务部门积极落实疫期相关税费优惠政策,主动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培训座谈会的重点涉及信用管理、税费优惠政策、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便民服务举措等,以帮助解决相关疑难问题。
“举办这次培训暨座谈会,目的是要了解实情,发挥第三方涉税代理机构的‘乘数效应’。”汉川税务部门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税企代三方将建立直连沟通机制,使涉税机构成为税收政策传播的‘扩音器’、征纳互动的‘连心桥’,同力共创良好营商环境,提升社会公众获得感和满意度。”